日本文學常常觸及死亡,或是極端心理。我所愛的川端康成、三島由紀夫,莫不如是。但最美麗而極致的死亡,無疑是《失樂園》。“由此往後的愛,是與誠實和善良無緣的刻骨銘心的愛,這條路的盡頭只能是毀滅。”“與誠實和善良無緣”,這句話又是何等誠實純粹?千言萬語,無非化作五個字———為戀愛平反。
    ———專欄作家葉克飛在紀念渡邊淳一的文章里如是說。
    微博和微信都是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逃逸線,讓到場的缺席得以可能。用百姓話就是可以開小差了。
  ———影評人大旗虎皮微博
    草莓音樂節散場後遍地垃圾,素質論再起。其實狂歡節後的垃圾場是全世界現象。歐洲幾乎天天都有戶外festival,很多經驗可借鑒。德國的Fusion,門票里包含一筆十幾歐的環保費,入場每人發一個大環保袋,狂歡結束你只要把環保袋裝滿垃圾送到工作人員那裡,就可以拿回那十幾歐。懶人就集資打掃現場了嘛。
  ———網友“孟常”微博
    《水滸》中的英雄好漢多是國人崇敬的對象,其實他們也就是在替天行道的背後,胡亂殺人而已,至於被殺的人的生命,在他們來看,是死有餘辜的,他們的拳頭與兵器執行的就是法律的效力,這些占據道德制高點進而不惜違法犯罪的理念,極容易造成忽略法律的暴民政治。
    ———學者林建剛在反思“五四運動”中的暴力行為時如是說。  (原標題:原聲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74skpi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